聚焦医改内容

张医生的大脑很乱:医院,本身就是救人的地方,如果不是人财两难,谁愿意劝你签字放弃?

发布时间: 2022-01-08     来源:医疗健康资讯网
字号:

  深夜,肿瘤内科的电话骤然响起。电话那头,只有一句话:麻醉科吗?快来肿瘤内科抢救!

  接到电话的张医生,立刻回复道:好!

  转身,她已拎着抢救箱消失在昏暗的走廊里。

  到了肿瘤内科,走廊已宛如白昼。睡梦中的患者或者家属,或披着衣服、或披着大被子都出来了。

  而焦点,就在护士站斜对面的一间病房。肿瘤内科这样的科室,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的患者,想必病情都很严重。

  推门进去,差点推不开门。门后,家属躲在里面直哆嗦。

  再看病床上,肿瘤内科的大夫和护士正在做着胸外按压。

  作为医护人员,都非常清楚胸外按压意味着什么。于是,张医生立刻问道:需要插管么?

  以往这种场合,对方势必会立即回复“需要”。但这次,肿瘤内科正在按压的大夫怔了一下。想必,他在思考:该不该做这个决定?

  由于他一时也拿不准,对着张医生说道:你来看一下吧。

  此时,走到患者跟前的张医生已经发现了些许异常:非常瘦的患者,肚子却很大;原本红润的嘴唇,几乎没有了血色;深静脉导管里,乳白色的营养液仍然一点一点地流进患者体内。

  张医生尝试抬起患者下颌,似乎还有抵抗。但是,监护仪上很难看出准确的生命数据。于是,她问肿瘤内科医生:停了多久?回答:没多久,也就1~2分钟。这几天,这个患者状态就非常不好,我们24小时监护呢。

  张医生让他停一下按压,监护仪上没有任何心电迹象。

  这种情况,张医生并不是第一次遇到。她非常清楚的是,这是一个晚期的患者。即便努力了,也就是多活几天的时间。然而,这几天的费用,对于普通家庭就是天价。因为,这样的危重症需要送到重症监护室。

  进了重症监护室,就意味着要全力抢救生命。但凡有的措施,都会上。因此,每天的费用至少用“多少万”来计算。

  此时,张医生也非常理性地知道该怎么办。她向周围的人喊了一声:谁是家属?

  那个躲在门后的家属,唯唯诺诺地回答道“我是”。想必看病巨额的花费,已经让她没有了任何底气。如果躺在床上的不是她的亲人,她一定会逃离,离开这个让她悲伤的地方。但是,难以割舍的亲情,把她牢牢固定在门后。

  由于病房内人太多,加上胸外按压又不能停。张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简单交流几句,肿瘤内科医生也完全同意张医生的想法。另外,如果做气管插管也需要和家属沟通签字。于是,张医生把患者家属拉到了办公室。

  一进办公室,家属的眼泪“唰地一下”下来了。哭着说道:大夫,救救我的父亲,他辛苦了一辈子,一天福都没享受……

  看到家属一身廉价的衣服,张医生安抚道:到了最后,希望你还要想开一点。心脏骤停的时间不长,如果全力抢救可能还有救回来的希望。但是,肿瘤的病情已经没有了任何办法。也就是说,即使抢救回来,也坚持不了几天。

  仍不愿意放弃的家属“扑通一声”跪到地上,嚎啕大哭哀求道:求你了,大夫!

  此时,张医生必须保持理智:在这个十字路口,她一定要指挥家属。一旦家属选择继续抢救,她非常清楚结局是什么。

  她解释道:即便这次抢救回来了,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。因为,这种情况基本都是肿瘤晚期脏器功能衰竭的结果。人体本身,是有很大适应能力的。既然出现了“崩盘”,那就说明一定是大问题。另外,一旦住进重症监护室,一天几万块的费用是少不了的。

  渐渐地,家属冷静了下来。但仍然不愿意放弃地说:能不能再抢救一会呢?就在这里抢救。

  张医生说:我们继续抢救,你们家属也要做好准备。

  转身回到病房,张医生把沟通的结果告诉了肿瘤内科医生。

  把胸外按压的工作交给另一位医生后,肿瘤内科医生拉着家属去签字了。

  远远地,再次听到了家属的哀嚎。

  张医生的大脑很乱:医院,本身就是救人的地方,如果不是人财两难,谁愿意劝你签字放弃?


图说天下

×